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31:2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布置学生收集谜语。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猜谜语,这些谜语都是字谜。

学习前两则谜语

两则谜语可以同时猜,也可以一则一则猜。

1.第一则谜语。

a.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自由读,指名读)

b.学生猜谜。

c.说说你们是怎样猜出谜语的?

d.老师小结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e.学习生字。

看到同学们猜谜语这么热闹,有两个生字朋友也想参加,同学们欢迎吗?(老师贴生字卡片“团”“量”)“他们是谁?”

学生认记生字。

2.第二则谜语。

a.朗读谜语。

b.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呢?

b.可以个人猜,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猜。

c.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3.学生交流自己的猜谜体会。

4.找出这则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第三则谜语

1.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请同学帮助。可以提示四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

2.可以复习“请”“情”“晴”“清”“精”“睛”等字,启发学生思考。

3.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猜出谜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5.识记生字。注意:“互”的声母是“h”,不是“f”;“尊”是平舌音,“重”“纯”是翘舌音。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团”“量”等12个生字,同桌考一考,看谁读得准。

2.引导学生观察“谁”“怕”“跟”“凉”,发现这 ……此处隐藏1722个字……反映的就是我的诚实呀!

师: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小红车的主人连连向我表示感谢,谢我什么呀?

生:诚实。

师:自己车上的反光镜被我碰碎了,自己掏钱换上,还打电话向我连连致谢,这说明小红车的主人把什么看得比什么更重要啊?

生:他把诚实看得比金钱更重要。

师:小红车主人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小黑板出示这句话,学生反复读,并背诵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课文中的我很诚实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师:打电话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生:感谢、诚恳的语气。

学生用感谢、诚恳的语气分角色读打电话部分。

(三)齐读11自然段

师:(总结)

四、展示诚信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2.继续培养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全文,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年轮”为例,“年轮”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种种原因,生长的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年轮数与树龄相当。

2.在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长一岁,就画一个圆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

5.指名读句子,说句意。

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了解两个意思。(1)什么是年轮?(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同时学生阅读这个自然段。(3)要从中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可靠性。

6.教师出示年轮图片,让学生判断树龄。

7.联系实际,理解“树冠”一词。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树冠”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部分。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让学生判定树冠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8.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讲课中,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

(五)读题,设疑,了解课文内容。

1.读题设疑。

(1)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什么是悄悄话?

(3)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介绍科学知识。说明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教师可借助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①人物:老槐树和小槐树。

②悄悄话: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只让对方听见,而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这是把树人格化了。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说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

(六)读题、解疑、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

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2.讨论: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

(1)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

“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找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4.指名读句子。

“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

5.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重点句,要让学生弄清,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

6.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读这一段,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辨别方向。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接触阴面多,接触的阳光少,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

7.引导学生联系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

(1)提问: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阳光多、雨水多,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长得宽。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树木生长慢,因而年轮也就长得密集。

(2)让学生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

因为气候温暖多雨,树木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因为气候低温少雨,树木_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________。由于北面接触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叶就________,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

(七)学生速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应该怎样读?

3,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并请同学评议。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