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
3.简介紫丁香,学生边听边看画面。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边听边看录像。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
三、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学习12小节
1.默读。
2.说说读完后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4.自由练读,指名读,议读,评读。
(二)学习35小节
过渡: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呢?
1.出示学习建议。
2.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做上记号,读一读,互相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①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想像它在唱什么歌?理解疲倦一词的意思。
②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理解挂牵一词的意思。回顾生活体验,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③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怎样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4.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小结:同学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四、总结全文
1.回顾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写在小绿叶儿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5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教学目标
1、识10 个生字和 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和练习朗读。
2、理解重点词语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花草树木的关系。
三、设计意图
在各个环节安排上,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不够的特点,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静有动。
1、上课开始,课件一片绿色的树木便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小树们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 ……此处隐藏1116个字……“啥”字?
⑵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2、导学二、三、四节中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学哪一节。
⑴ 过渡:
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抽说时相机追问:
① “降落伞”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插图),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
(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过渡: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有没有信心?
② 自由练读。
(入情入景,读中感悟。)
③ 指导朗读。
④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再看看画面,然后夸一夸她,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
⑵ 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① 分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3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4节。(出示学习方法)
方法:
A、读一读课文;
B、说一说办法;
C、演一演情景;
D、夸一夸妈妈。
在四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②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
“铠甲”是什么?(课件出示铠甲,边解释),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问: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 。)(课件演示这一动作)。这个办法可有趣了!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A、自由练读;
B、抽读、择读;
C、分小组比赛读。
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豌豆宝宝离丌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丌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A、抽读、评读;
B、即兴创作动作自由读;
C、全班加上动作、表情朗读夸夸豌豆妈妈。
⑶ 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1、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⑴ 全班齐读第五小节;
⑵ 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应该怎样读好;
⑶ 诚读;
⑷ 抽读,评读。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
(一边看一边唱,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等。)
⑴ 你发现了什么?
⑵ 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⑶ 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编儿歌。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过渡: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1、学生反复朗读。
2、比赛背诵。
六、布置作业,积累知识
查看课外资料,把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在采集本上。
【板书】
蒲公英(图) 风吹
苍耳(图)──靠 动物的皮毛带
豌豆(图) 太阳晒
【点评】
1、王老师根掘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设计教例,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王老师针对课文结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二自然段之后,给学生学习后面的三、四自然段留下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增强自主意识,加强语文实践。
2、利用多媒体把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趣味。王老师富有激励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充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朗读,去品味,去理解,去感受植物的可爱,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注意语文课掌的拓展、延伸和积累语言,丌阔视野,拓展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 篇6设计思想:前辈语文大师们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可以再往前迈一步:课本仅仅是个引子,是一些触点的集合,教师要把这个“小文本”通过你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讨演变成“大文本”。说它是引子,是因为我们要据课本引出好多与课本有关的课内知识、一般能力的学习,也要引出好多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综合能力的学习。说它是一些触点的集合,是因为文本蕴藏着很多能触动读者思考的“元素”(点),这些“元素”涵盖了诸多角度、诸多层面,而且因人的认识水平、接收能力等的差异而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这种“大文本”观。本文反映了人性中“美”的一面,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此深入生活,去找寻人性中更多的“美”,也可以与《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人性中的“丑”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现实生活所表露出来的人性中“丑”的一面加以讨论,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体验什么是值得称道的“人性美”。另外,让学生复述、概括、理清脉络,这是一条由具体到概括的逻辑训练线路,经常训练,有利于学生很快把握文章的思路。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范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符合人物特定的心理,根据情节的发展读出起伏,确实能感染学生。
二、让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谈一两点感受。
三、找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生分段朗读。
四、复述课文。
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启发学生找到两条记叙线索:明线写德拉,暗线写杰姆。
2.让学生根据文章情节,顺着两条线索往下捋,找出明暗线的交替变化和融合。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线索”。
3.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结构”。
第二课时
一、归结文章的主题。要求根据文本的内容,抓住主要情节,避免以偏概全,不要将本文主题偏移到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关注,从而展开社会批判。正确的认识:歌颂了朴实而纯真、艰难辛酸却相濡以沫的爱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尊重他人的爱,怎样向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担负起自己的道德伦理责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来英语原著,进行跨学科学习。
二、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教学,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并从现实生活中分别举出一些人性中“美”和“丑”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自己分辩,从而明确是非,引导学生展现美好的人性。
三、了解巧合和悬念的写法。这部分可由教师设疑、学生解疑的方式开展教学。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特点”(“巧合无痕”、“引而待发”)。
四、仿照本文的写法,就你身边人们的某个闪光镜头,编写出小小说提纲。课下再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